close

html模版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校長徐揚生: AI時代,要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和想象力




本報記者王帆深圳報道

導讀

有獨立思辨的能力,才會有創新,這也是我們人類區別於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能力。

今年9月,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即將迎來第四屆學生。

日前,其首任校長徐揚生接受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。在徐揚生看來,大學最需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,這也正是創新的根基所在。

徐揚生同時是中國工程院院士,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空間機器人、智能系統與控制、人機界面和智能混合動力汽車,設計並開發瞭30多個機器人及智能系統。除瞭關註教育本身,徐揚生也對大學、科研和產業之間的關系有頗多思考。

合作辦學的接受度越來越高

《21世紀》:作為首任校長,請你介紹一下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辦學幾年來的成績?

徐揚生:到今年我們已經完成瞭第四屆招生,整體的情況一年比一年好,連續兩年的生源情況在廣東省所有大學裡排在首位,廣東省理科第一名、福建省理科第二名都在這裡,我們還招瞭很多優秀的國際生。

第二,我們在培養學生方面做得不錯。到我們這裡來的教授都會誇獎學生素質很高,我們的學生到國際上參加比賽常常拿第一名。

我想這跟我們的辦學理念有關,第一是“學貫中西”,一定要開眼界,有國際視野;第二是“古今通匯”,要知道自己歷史、傳統、文化,才能走得遠;第三是“文理融合”。

另外我們的對外交流做得不錯,跟國外40多所大學建立瞭聯系,包括明尼蘇達大學、劍橋大學、密歇根大學、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,學生可以去交流、學習;在師資招聘方面,引進瞭大批的優秀教授,在教授水平方面,我們的標準是向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看齊。

《21世紀》:大學招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的生源情況卻在逐年變好,你認為你們最大的吸引力和優勢是什麼?

徐揚生:我覺得最大的優勢是國際化。我們要看的不僅僅是今天的世界,更要看到10年、20年以後的世界,所以國際化越來越重要。

另一個優勢是對本科生教學的重視。我們很註重教師在教學、教材、課程和考試等方面的細節,每一年會更新教學內容,因為世界科學、經濟形勢是在不斷發展的,教育也不能一成不變。在一些學校,80%以上的教學內容是30年前的東西,這在我們這裡是絕對不允許的。

教育應該鼓勵個性

《21世紀》:你提過人工智能時代,教育會受到很大的沖擊,想象、創造等是真正需要培養的能力,從課程設置和學生培養方式上,怎樣去適應未來的時代需求?

徐揚生:我覺得可以訓練一點記憶,但不能太過。人隻有一個腦袋,一天隻有24小時,機械的東西塞得太多的話,會過多地占用腦容量和時間,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。

有個朋友問我,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?我說一個孩子在讀小學、中學的時候,做完所有的功課後,在睡覺之前至少還有一小時的空閑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看課外書、看電影、聊天、打球,隻有這樣才有可能發揮每個人的個性,而扼殺個性的教育總是失敗的。

具體的培養方面,有幾點很重要,第一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。有獨立思辨的能力,才會有創新,這也是我們人類區別於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能力。

第二是培養學生的責任心。這方面,德國人和日本人值得學習。我的日本學生,給他們佈置瞭什麼任務,絕對不會找借口不去完成。

第三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能力。我們有晚宴、博雅講堂、駐校藝術傢,這些都是陶冶情操的地方。熱愛生活很重要,否則在專業的學習之外,人可能會陷入空虛,因為人生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好好工作。

《21世紀》:不管是在教育還是科研、產業等領域,跨學科是一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,你們也提出“文理融合”的理念,具體而言,跨學科人才培養在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是如何體現的?

徐揚生:學科的發展是越來越融合的,這是世界潮流。比如當我們說“Media”的時候,它同時涉及計算機、視頻、藝術、傳播等,你說它是工科、理科還是文科?又比如,醫院院長應該是受什麼學科訓練出身的?法律行業現在最缺乏的是IT、醫學等方面的人才。建築學、人工智能、金融科技、公共政策等等,這些都是屬於交叉學科。

我們的很多專業設置考慮瞭這些因素,比如新能源、大數據,它其實都是融合瞭很多不同學科的內容;另一方面,學理工科的要修很多人文的課程,增加人文素養對於今後事業上的發展、提高情商和溝通能力都很有益處。

做世界一流的研究

《21世紀》: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的定位是研究型大學,在你看來研究型大學有什麼特點?

徐揚生: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相比,對老師的研究要求更高。研究型大學要有研究院、實驗室以及各種設備,這方面深圳政府對我們非常支持,現在我們有機器人與智能制造、大數據、高等金融等研究院或實驗室,有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領銜的研究院,未來還會籌備生命科學、新能源等方面的研究院。

當然,要打造好的研究型大學,並不在於研究所的數量有多少,而在於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。如果你是世界上某個領域的前五名,那麼一定要知道另外四名是誰。所以我們挑選教授非常嚴格,很多人來申請,但我們必須精挑細選。

研究型大學辦得好瞭,研究成果可以讓工業界和社會獲益,拉動整個社會的科技進步,能輻射社區,提高人才素質,反過來這些又能更好地支持大學的發展。

《21世紀》:美國的高新技術發展,尤其是基礎研究這一塊,很大程度是靠研究型大學及其實驗室的推動,你認為在中國,研究型大學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

徐揚生:基礎研究這一塊,美國的確很依賴一流的大學,尤其是研究型大學。他們的很多尖端技術都是來自於一流大學的實驗室。

我們的定位肯定是希望往這方面發展。如果研究型的大學足夠多,基礎研究做得足夠紮實的話,對經濟的持續發展也有幫助。

從另一個角度來講,研究型大學同樣也承擔著培養一流學生的任務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會更註重培養學生獨立的研究能力。我們的學生從本科一年級、二年級就可以參與實驗室的工作,我的實驗室就有本科生參加課題研究,這對學生是很好的事情。

中國需要培養創新文化

《21世紀》:前面你提及大學裡的研究一定要有工業界的支持,這裡面包含產學研的轉化問題,你認為怎樣可以提升轉化的效率?香港中文大學(深圳)背靠深圳的產業鏈資源,是否在產學研結合上更有優勢?

徐揚生:成果轉化是有的,但也不一定是那麼直接,大學裡面的大多數研究成果其實是轉化不出去的,你不得不承認,全世界都是如此,可能隻有日本做得好一點。

十多年前我做瞭一個爬樹機器人,大傢非常喜歡,功能也很好,但有人問我,這有什麼用?我說我真不知道,做的時候沒想過有什麼用。做出來以後,人們才想它可能可以做森林裡的互聯網傳輸點。有些研究成果的用途是後來才出現的,所以也不用太功利。

香港的很多科學傢做東西是很務實的,有的人堅持做瞭幾十年的研究,而深圳有很好的應用背景、產業化條件,產業氛圍好,如果兩方面的優勢能夠結合起來,將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我們引進的很多教授做的研究都是可以與深圳的產業界有所聯系的。




《21世紀》:你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,中國當前的創新更多是商業模式方面的,真正的技術革新非常少,如果要實現由前者向後者的轉變,中國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?

徐揚生: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,跟教育、基礎研究、文化有關,跟科研政策也有關。做科研的人心要靜得下來,否則創新的東西本來就有限,炒來炒去又成瞭商業模式的炒作,這沒有觸動到技術創新的根本。

創新是一種文化,不是你想創新就一定能實現,重要的是要培育這種文化。研究型大學有必要去培養創新人才,從而推動創新文化的形成。對於深圳而言,這個城市需要什麼樣的人才?需要幾所什麼樣的大學來培養這樣的人才?我想這是需要明確的地方。

(編輯:李二民)



本文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7t6wnd3d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